阿扁執政時期,為了平衡南北的差異,所以在南部各縣市中,想找一個地方縣市,再蓋一座故宮的分院,
藉以均衡區域發展,後來就嘉義太保市雀屏中選,但是從設計到發包過程也挺不順利的,
花了很多時間重新招標,變更設計等等原訂2009年開幕的計畫,一直往後延,不過這也沒什麼好大驚小怪的,
政府的工程很少有可以能按計劃進度完工開幕的,就算是可以,完成度也還有待商榷,
這次故宮南院開館,就被媒體爆料附近光禿禿一大片,
實際上真的是如此,除了館內主體外,外圍的綠化植栽都還在施作,
就算進館有部分也還在施工中,真的不知道為什麼要趕著試營運,
政府的公共工程品質也常讓人詬病,哎呀離題了,這不是重點,
我去的季節是一月初,當時還未完全正式開放,
不過周遭很空曠
行經至美橋,全長141公尺
當天拍攝的人潮真的多啊~!
博物館位於整體院區西側,主體建築由姚仁喜設計,建築高度29.3公尺,
造型以龍馬象為設計元素,分別代表中華波斯印度之間的文化交流。
分別融入書法濃墨、飛白及渲染等筆法,參考維基說明
說到姚仁喜的作品還真的是不少,
如高雄的中鋼總部大樓、高速鐵路雲林站、彰化站、新竹站、蘭陽博物館都是出於他的設計,
算是台灣蠻出色的建築設計師!
那天雖然還是試營運期間,所以參觀人潮卻也不少
另一面以筆墨實量體的建築外觀是以36000多片的圓形多片的圓形鑄呂圓盤外掛於弧型牆面,
該建築區域主要是以典藏與展區為主
東側建物以筆墨的虛量體為設計元素,以玻璃與鋼柱為主,內則為大廳與餐飲、圖書館等等,
因為大廳是整片玻璃組成,所以是也相當好,可以看到整個園區
筆者參觀當時很多工程仍然在進行中
館內規劃有五展廳,分別是多媒體展廳、專題展廳、借展廳及兒童創意中心
常設展覽分別是亞洲宗教藝術、織品、茶具文化、陶瓷器與嘉義發展史
館內規劃共設有五個展廳、分別是多媒體展廳、專題展廳、借展廳及兒童創意中心。
常設展包括亞洲宗教藝術、織品、茶文化、陶瓷器、嘉義發展史五大主題。
館藏鎮館之寶是清代康熙年間製作的龍藏經,
非常華麗的經文,值得一探
要等到沒人真的不太容易
園區綠化還在進行中,想要等到整個植栽茂盛,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
不過也只有現在可以完整拍到整個建築整體
為了配合南院開幕,高鐵跟故宮合作,還推出了彩繪列車,
不過可惜我沒機會可以拍到彩繪列車的樣貌,
入館方式跟奇美博物館很類似,當然導覽機的操作方式與奇美博物館幾乎相同,
展物的標示輸入號碼辨識度比奇美博物館來的好一些,
奇美博物館有時展品前擠一堆觀光客就不容易找到導覽機的編號了。
團體售票處與團體語音導覽機
進入大廳報到後,就等待進入展區,我們時間是下午三點半的場次,所以在此報到領票與領取導覽機,這是團體的部分
由這麼樓梯上去就是展區入口了
故宮南院因為工作的關係,我參觀了不少次,但是我還是比較喜歡奇美博物館,
可能跟我個人還是喜歡西洋的畫作與藝術品還有樂器也有關係吧~!
故宮南院我大約2小時就逛到差不多了,但是奇美博物館我則是可以參觀很久呢!
不過沒來過的真的還是可以來參觀啦!等到週遭的植栽日漸茂盛後,
或許館外會更呈現不同的風貌喔!
參觀注意事項
入園一樣不可攜帶過大的背包,所以如果你有攜帶過大的背包或行李,
可能就要先到寄物櫃獻祭放自己的包包與行李
交通資訊:
大眾運輸:
可搭高鐵至嘉義站下車轉搭
每天均有來往19班次的嘉義縣市區公車
【105】時刻表下載
(故宮南院高鐵接駁車,行經「高鐵嘉義站-故宮南院-蒜頭蔗埕文化園區」
行經故宮南院
嘉義縣公車
7303 嘉義-長庚紀念醫院
7320嘉義-雙溪口
7326嘉義-朴子
嘉義客運
7226朴子-北港
7235高鐵嘉義站-北港
嘉義轉運站-高鐵嘉義站-故宮南院站-東石漁人碼頭-北門遊客中心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