林田山文化園區,位於花蓮縣鳳林鎮,早期因為伐木業的興盛,非常熱鬧,因而有小上海之稱,
當年為了運送山上伐木,興建了輕便鐵道,除了運送山上珍貴木材,也兼辦客運,
服務當地居民進出,萬榮、大觀、溫泉與高嶺(戰後興建)四條載運木材之鐵路四通八達,
為了運送木材,還在花東鐵路窄軌時期增設一站「平林驛」,二次大戰結束後,改稱林榮站,後來因為花東線鐵路改軌,原路線改走地下隧道而廢站,
後來1972年間因為一場森林大火,延燒了快一個月,使得山林資源損耗殆盡,原本接手經營的中興紙業生產設備也難逃大火災害,損失慘重,經評估後,
修復損毀的設備不符成本,因為放棄伐木權,林務局接手原本剩下的設備、員工等,但是經過這場大火後,林田山的伐木事業已逐漸走下坡,
1987年終因為政府改變林業政策,加上林區資源耗盡,這座與阿里山、八仙山等四大林場,先後走上關閉一途
2001年又是一場火災,檜木的宿舍遭祝融之災,此次大火後,反而引起花蓮縣政府的重視,
開始修復整個園區建物,包含林鐵復舊,甚至考慮復駛,
林田山文化園區就這樣誕生了~!
在觀光局規劃下,整個園區逛起來挺舒服的,很難想像過去林業繁盛時期的樣貌,也很慶幸園區有整個保留下來,
雖然輕便鐵道保存園區內的保持尚且完整,但是目前連結到花東線的路基目前都已經拆除了,有聽說要復駛至園區外圍,
但是目前都還只是聽說,也可能還在規劃吧!畢竟真的要看到發包動工才算數啦!~!
可惜,雖然對於鐵道很有興趣的我,無緣見到伐木興盛時期模樣,當時來來回回穿梭運送木材的小火車,
與兼辦客運時,真的很難想像~!
以前看過尚未整理時期的照片,當時已經殘破不堪,我也忘記是在哪本書上看到原本尚未整修時的照片,
整修過後整個好很多,但是就是感覺好像少了什麼~!
很難想像當時街上有多麽熱鬧啊!目前這些日式建築都已經變成展覽館了~
雖然整修讓整個園區恢復了生命力,但是我還是覺得舊舊的日式建築才能逞現當時的樣貌~!
消失在雜草堆中的路基,經過多年的大自然災害,沿途的路基應該都消失殆盡了吧~!
當年的高階主管宿舍,現在已整建為林田山社區咖啡館也是林田山服務中心,當天剛好遇到小朋友的畢業旅行,
原本想到這邊買杯咖啡的念頭因為小朋友太多而作罷,實在也感受不到一絲絲悠閒,我實在怕吵怕人多!
觀景台擠滿小朋友,簡單拍個照就很識相的離開了!
我們來的是平常日,星期一,所以基本上園區雖有開放,但是展覽館都是休館~!
所以就無法入內參觀了!假日則是有人定點導覽解說,平日團體可以預約~!
昔日的輕便鐵道小火車,可惜現在是呈現靜態展示了~!
我們的停留時間不長,也跟好遇到星期一,大部分的展覽館都是休館,帶我們停留的時間也不夠長,所以沒有辦法逛得很仔細,
有機會我還會想再來,好好的走走看看!試著去回想過去伐木的風華年代~!
大眾運輸:
1、火車:
搭乘台鐵東部幹線至萬榮火車站下車,後轉乘計程車前往,萬榮火車站停靠班次不多,詳細列車時刻表上臺鐵網站查詢
2客運:
由花蓮火車站前搭花蓮客運往光復、瑞穗、玉里的班車,於萬榮站下車,後轉乘計程車前往。
由台東巿鼎東客運山線站搭往花蓮的山線班車,後轉乘計程車或於當地租用汽機車前往。